相辉校庆系列学术报告:特大型城市的生态化转型与大气环境治理

发布者:苏海龙发布时间:2023-05-28浏览次数:14

2023528日,为庆祝建校118周年,相辉堂南堂举行了相辉校庆系列第二十三场学术报告。此次报告特邀复旦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系的两位教授王祥荣和陈建民进行学术演讲。报告主题为“特大型城市的生态化转型与大气环境治理”。复旦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系主任、教授王琳担任本次报告会主持人。

从生态文明建设切入,王祥荣和陈建民两位教授深入探讨了特大型城市的生态化转型与大气环境治理问题。

针对特大型城市现状,两位教授提出了生态化转型发展战略。王祥荣指出,我国城市近几十年的发展速度与质量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转变发展道路,追求绿色经济形态是未来的必经之途。他表示,这一矛盾主要反映在低效建设用地、雾霾、噪声等突出环境问题、高环境与生态损耗比例以及高碳排放。这些问题之所以出现,是因为在环境保护、产业结构调整和城市生态建设等方面的治理欠缺。城市生态化转型需要在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之间寻求平衡。王祥荣指出,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并不矛盾,可以通过优化产业结构、推行清洁生产、提高资源利用效率等方式实现经济与环境的双赢。此外,政府、企业和公众要形成共识,齐心合力推动生态化转型。

“在转型发展、创新驱动、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过程中,北京、上海等特大型城市承担着更大的历史使命。”王祥荣强调。他指出,我国城市发展可以从国际上现已有的治理案例中汲取经验,诸如纽约的“韧性城市”理念、伦敦的环境保护制度法规体系建设以及东京的政府绩效评估系统等。他建议从多个角度对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中三角、成渝城市群五大城市群的特大型城市生态化发展过程进行空间场景分析,选取适宜的评价指标,量身定做城市群落的发展战略,建立具有地域特色的生态化转型发展战略体系。

在总结我国特大型城市生态化转型的关键思路后,王祥荣探讨了上海实现生态化转型发展的道路模式,关键在于控制污染规模、创新生态体制、优化用地布局和调整产业结构。为此,上海需要制定一系列转型的相关措施。王祥荣详细阐述了包括生态空间保护策略、节能减排总体方案、环境准入总体要求和政策建议等具体内容。最后,他强调了上海未来在区域协作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陈建民在报告中强调了环境健康研究应从“健康中国”国家战略出发。他回顾了复旦大学环境健康学科的发展历程,并指出其内涵包括人-动物-环境交界面的研究,跨学科整合,以及促进人类、动物和环境卫生的交流,实现最佳健康状态。他还提到未来环境健康学科将涵盖更多内容以适应“大健康”发展的需求。

此外,复旦大学启动了“大气环境健康”项目建设,通过研发的“二元”技术平台,实现大气健康效应的研究与防控。这包括利用类器官毒理模型创新解析大气环境影响健康的关键风险因素,基于动物和人体多重暴露影像研究,阐释人群环境暴露的致病机制,以及融合毒理和病理研究结果实现大气健康风险的仿真模拟与精准防控。

该项目的开展将为政府和决策者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持,推动大气环境健康领域的研究和政策制定。同时,它也将推动复旦大学在环境健康领域的学科发展,培养更多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优秀人才。

本次学术报告为与会者提供了思考和交流的平台,进一步加深了对特大型城市生态化转型和大气环境治理的认识,为推进健康中国建设提供了新思路和技术支持。相辉校庆系列学术报告将继续举办,为广大师生提供更多学术研讨的机会,促进学术交流与合作,推动科学研究和社会发展的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