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论文由我校社会发展与公共政策学院沈洁副教授与同济大学城市规划系副教授肖扬合作完成,刊登在国际知名城市研究期刊Urban Studies(2020年第6期)。
社会经济隔离是社会地理学和城市社会学的经典研究课题之一。研究者们从城市生态学的角度,将社会经济隔离视为不同社会经济群体之间空间竞争的结果。然而,来自不同国家的实证研究表明,社会经济不平等与社会经济隔离并非必然相关,市场因素常常受到地方性制度因素的影响。
与北美和西欧城市相比,中国城市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社会经济隔离程度较低。然而,自住房制度改革以来,中国城市的社会经济隔离情况是否发生了变化?隔离程度如何?导致隔离的机制又有哪些?
为了回答这些问题,一项研究利用了2000年和2010年的上海人口普查数据,以居(村)委会为单位,对住房制度改革后的城市社会经济隔离演化进行了长期研究。研究围绕学历和户籍这两个核心要素,运用原始数据法和指数分析法来分析不同群体在居住混合方面的空间分布和社会经济隔离水平,并结合面板数据混合估计模型进行检验。
研究发现,两次普查年份间,上海的社会经济隔离水平呈现扩大趋势。2000年时,社会经济隔离以城郊差异为主;到2010年,基于个体社会经济地位的居住分异显现,高学历人口聚居区分布和外来人口分布呈现显著的地理差异,并且以学历为分异,人力资本在中国城市社会空间转变中呈现出越来越重要的影响。
这项研究的主要结论如下:市场机制在中国城市的居住分布中起到主导作用;社会经济隔离程度逐渐上升,超过了户籍隔离程度;学历成为重塑中国城市社会空间的重要因素。
这项研究为理解中国城市社会经济格局的演变提供了重要的见解,并对制定城市规划和住房政策具有重要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