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陀区教育资源空间发展规划研究报告》概要

时间:2025-01-10浏览:18

   本报告由上海市普陀区教育局委托上海复旦规划建筑设计研究院于2023年12月完成,旨在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确定的教育发展方针,形成普陀区基础教育资源优质均衡发展的空间蓝图,指导全区基础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满足人民群众对高质量优质教育的期盼,服务普陀区社会经济发展目标,助力普陀区实现“创新发展活力区、美好生活品质区”的建设目标。

背景分析

  • 国家战略: 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

  • 上海要求: 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建设与一流城市相匹配的一流教育。

  • 普陀定位: 打造“创新发展活力区、美好生活品质区”,创建全国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区和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区。

  • 人民期盼: 合理调整和优化区域教育资源布局,做精公益普惠的学前教育,做强优质均衡的义务教育,做优特色多样的高中教育。

规划开展

  • 研究对象: 普陀区全区幼(托)、小、初、高学段所涵盖的基础教育设施。截至2023年9月,普陀区基础教育设施共计170所。

  • 规划目标: 建成更高水平、更高质量、更具智慧、更具品牌的现代化教育强区。

  • 规划任务: 梳理全区基础教育资源信息、评估基础教育资源学位供需、建立精准预测学位供需模型、明确基础教育资源发展目标和路径、构建基础教育资源空间“优质均衡”架构。

  • 技术路线: 围绕“1454”的规划主线,即“一个目标、四大发展策略、五大片区资源空间布局优化方案、四项行动计划”。

相关研究

  • 基础教育设施的特点: 受学区制度政策、人口结构变化、产业经济发展等因素的影响较大。

  • 学位配置标准: 上海现行的学位配置标准是各学校在规划配建时参照的最低指标标准,无法满足基础教育资源优质均衡发展的最新要求。

  • 学校建设要求: 增量地区是人口流入高地,呈现年轻化、学龄人口占比高等特征,适度提高用地和建筑标准;存量地区用地资源紧张,学校建设年代早,多呈现小而散的情况,可通过资源整合,实现学校的扩容提质。

  • 学校布局标准: 幼儿园服务半径不宜大于300米,小学服务半径不宜大于500米,中学服务半径不宜大于1000米。

  • 学位需求规模: 需要利用数据库模型、大数据等技术建立一套可以预测近、中、远期的学位供需模型,将工作经验演绎成为具体的模型算法、计算指标,将政策因素纳入到模型中来,形成多情景模拟的学位预测结果,以此来提前谋划对策。

  • 资源优化举措: 提质扩容、集团化办学。

  • 问题挑战: 标准不匹配、品质不均衡、预测不科学。

模型和方法

  • 模型必要性: 分析方法的科学性、数据积累转化为信息的迫切性、适应波动性的管理需求。

  • 模型建立: 基于ArcGIS软件建立地理信息系统数据库,存储和管理地理空间数据和非空间数据。

  • 模型运用: 数据汇总与可视化、数据分析、数据建模。

  • 现状评估方法: 按照“区——片区——学区”三个层次进行评估,评价维度包括供需关系、空间布局、服务品质。

  • 学位需求预测方法: 适龄人口法预测远期学位,年级升级比例法指导近期学位预测,千人指标法校核学位预测结果。

评估和预测

  • 基础教育资源概况: 截至2023年9月,普陀区现状基础教育设施共170所,在校学生数约10.2万人。

  • 供需矛盾评估: 整体上,区内学位统筹能满足小学学龄段儿童就学需求,但分区域来看,存在供需结构不匹配的情况。

  • 教育资源达标情况评估: 全区有70-80%教育资源空间指标不达标。

  • 教育资源规划实施情况: 普陀区教育资源基本按照规划进行实施,但也存在有规划未实施、有需求无规划、有短板未补上、前瞻性布局少等方面的问题。

  • 学位需求预测: 2035年普陀区基础教育资源服务的人口规模按照134.35万人进行配置和预留。

  • 问题和总结: 总量缺口、布局不均衡、结构问题、品质不均衡、配套不足。

策略和布局

  • 规划策略: 精准化配置、品质化提升、均衡化布局、数字化赋能。

  • 总体规划布局: “中强、北引、南融、西优、东合”五大分区的分类优化布局方案。

  • 中部: “中强” - 真如副中心教育配套设施的品质提升。

  • 北部: “北引” - 桃浦智创城引进市优质教育品牌。

  • 南部: “南融” - 加快优质资源圈的校区融合,提升单个校区办学实力。

  • 西部: “西优” - 依托华二完善小、初学段。

  • 东部: “东合” - 培育本土教育品牌,为东部地区的城市更新、人口结构优化注入新的活力。

  • 分区优化方案: 针对中部、北部、南部、西部、东部片区分别提出了详细的现状评估、供需矛盾分析、问题聚焦和优化思路。

行动和计划

  • 提升教育资源品质: 扩增量、优存量,重点打造3大优质教育资源圈,推进苏河经济带优质教育资源融合发展。

  • 规划局部调整: 对长征北新泾地区、桃浦智创城、真如副中心的控规进行调整。

  • 数字化教育新抓手: 建立学位预测预警模块、建立资源共建共享模块。

  • 推动教育资源共享: 以资源整合为抓手,多部门协调,全区一盘棋,实现资源共建共享。

探索和思考

  • 难点与创新: 构建普陀区基础教育学位供需模型、让“教育引领”成为全区发展共识、存量时代多元参与的空间治理。